养生新潮还是健康隐患?“阳光疗法”并非人人适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0:01:00    

近来,一种名为“阳光疗法”的养生方式悄然兴起,公园草坪上、小区庭院里,不少人特意在烈日下裸露后背 “沐浴阳光”,认为此举能驱寒排湿、提升体质。这种看似简单的养生方法,真的如传闻中那般神奇吗?对此,阜新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冯大源提醒,“阳光疗法”并非人人适用,盲目跟风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市民在公园里扎堆“晒背”。新华社 图

冯大源表示,“阳光疗法”的推崇者认为,阳光作为万物生长之源,能够与人体“阳气”相呼应,通过晒太阳可起到升阳、驱寒、排湿的作用。然而,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黄帝内经·营卫生会篇》记载:"夺血者无汗",明确指出血汗同属人体津液。津液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阳)和滋润濡养(阴)的双重作用。过度日晒导致的津液流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此外,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特别强调保护人体津液的重要性。书中明确指出,“汗家(易气虚自汗者)、衄家(出血性疾病患者)、疮家(患疮疡流脓淌血而不愈者)、亡血家(大出血的患者)、淋家(小便浑浊,或小便便血、有血尿者)

”这五类人群不可使用发汗药物。。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关于“误汗、误下”,即错误地使用发汗、攻下等治疗方法,产生的变证及其补救措施。这些论述都表明,晒太阳会让津液损失并产生一系列的疾病,不应作为养生或治疗疾病的普遍方式。

针对阳光养生者的常见疑问,冯大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两个常见误区。

其一,关于“出汗后喝米汤补津液”的观点。米汤虽可暂时补充流失的津液,但无法完全替代汗液中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长期津液流失,单靠米汤难以有效补充。

其二,关于“以个人感觉判断是否适合晒太阳”的说法。虚寒体质者在晒太阳后可能感到短暂舒适,但这种感觉往往具有欺骗性。就像吸烟、饮酒带来的短暂愉悦一样,长期来看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冯大源表示,阳光养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过度日晒可能导致津液流失,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户外活动。养生之道,贵在适度,切勿盲目跟风。

编辑: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