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今年2月起,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全力建设儿童友好医院,目前已达到建设标准。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于2024年12月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对于该意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由分管副院长督导,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指南》建设内容从就医空间友好、健康服务友好、工作机制友好、社会支持友好四个维度具体抓落实。自建设以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最重要的是推进健康服务友好,不断提升儿童获得感。”据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贵州省儿童医院党总支书记黄波介绍,医院历届党政班子重视儿童医院诊疗能力建设,该院于2014年成为贵州省儿童医院,目前儿童医院已建成包括儿内、儿外、儿童康复、儿童保健四大板块共11个临床科室,19个亚专业,拥有医护高级职称60余人,博士及在读研究生40余人,学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重点优势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专科,能满足儿童各系统疾病诊疗预防康复需求。今年,通过儿童友好医院项目建设,医院进一步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建设,实现院前急救-儿童急诊科-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实行紧密配合的一体化管理,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S)更加完整、高效。
同时,随着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发育、专科疾病等特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显著增加,为响应社会需求,医院今年开办了儿童发育障碍门诊、语言与学习障碍门诊、儿童肥胖专病门诊、川崎病门诊、地中海贫血门诊、造血干细胞移植门诊。专病门诊由深耕该领域的专家团队坐诊,能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达到最佳诊疗效果。例如,针对儿童慢性病,比如儿童肥胖,专病门诊可建立长期随访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家长教育和远程监测,帮助患儿实现疾病稳定控制,改善远期预后。
儿童友好医院的目标是让医疗更有温度——孩子在这里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感受到尊重与快乐。黄波告诉记者,建设儿童友好医院对医院而言,既是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也是服务理念的升级。首先,它体现了医院“以患儿为中心”的宗旨,通过优化环境、流程和服务,推动医疗模式从“单纯治病”向“身心关怀”转变,增强医院的人文品牌和社会认可度。其次,友好医院的建设需要多学科协作,例如儿童急救体系建设、专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心理辅导等特色服务,这能促进医院在儿科专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此外,这些举措还能提升医护团队的职业价值感,通过更温馨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如今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加强儿内、儿外、儿童保健、儿童康复诊疗能力建设,减轻了患儿外地就医负担;在环境设计上,采用卡通主题、色彩明快的装饰,设置游戏区,缓解了孩子对医院的紧张感;在流程优化方面,提供预约分诊、一站式服务等,减少了孩子奔波。不仅如此,医院还注重家庭支持,开设家长健康课堂、心理咨询等,帮助家庭共同应对患儿疾病挑战。
未来,该院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解决儿童各系统疑难杂症疾病水平,计划对医院室内外环境融入更多儿童喜爱的卡通元素和互动设施,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媒记者:俞晖 昝煜煜
编辑:何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