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部“地名经济”指导文件出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9:21:00    

近日,江苏省民政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邮政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地名文化多业融合 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打造“地名经济”新亮点。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苏出台的首部打造“地名经济”的指导文件。

“地名+产业”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文件提出,推动乡村地名元素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江苏将协同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和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推动地名由“文化字符”转化为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产力要素”,融入乡村产业品牌建设。同时,将地名融入农产品生产、宣传、销售等各个环节,与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地方电商直播等产业结合,宣传推广“乡字号”“土字号”等带有地名标识的土特产品。

同时,文件也强调推动地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乡村发展规划,规范乡村地名命名、更名,清理整治有地无名、多地重名、一地多名等问题。加强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与维护,结合乡村文化特色打造地名标志景观,并创新设置智慧地名标志,关联乡村简介、地名故事、旅游景点、服务指南等内容,增强导向和查询功能。

此外,江苏还将推动乡村地名工作与邮政快递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乡村著名行动”与“快递进村”“村村通邮”叠加效应,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带动邮政快递进村、农产品入市。

“地名+美食”

打造消费持续升级新业态

文件将“舌尖上的味道”与“地图上的名字”巧妙结合,打造消费新热点。

文件部署“江苏味道”“跟着地名品美食”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在线下设立美食体验区,在线上搭建推广平台,并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地名背后的美食文化故事与制作工艺,拓宽地标美食的销售渠道。

加强具有代表性地方美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文件提出,深入挖掘淮扬菜、金陵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系的文化内涵,解码地名历史沿革与地方美食之间的关联典故,整理编印地名史话与美食谱系故事,建立完善百城千镇万村地名与美食传承体系。

支持老字号传承技艺,鼓励企业创新经营业态,文件提出,引导符合条件的地方美食技艺申报各级非遗项目,支持“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以及地方老字号餐饮企业,开展传统特色美食技艺传习;鼓励企业推出“扬泰早茶之旅”“苏州船菜体验”“淮扬菜寻根”等主题线路,推动传统美食现代化转型。

根据文件,依托全省地名数字系统,江苏还将构建“地名+美食”数字化推广体系,加强地名品牌美食信息采集上图、标识推送,形成“地名美食地图”,带动公众、游客“跟着地名品美食”。

“地名+文旅”

打造文旅深度发展新动能

在文旅融合方面,江苏将着力发挥地名的文化线索和串联作用,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串联城市地名文化旅游线,江苏将持续开展“读城行动·阅读地名”活动,挖掘江南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地域风情,串联南京古朴沉稳美丽古都、无锡钟灵毓秀太湖明珠、徐州汉风飞扬文化名城、常州文润中吴闲逸龙城、苏州精致优雅江南天堂、南通江风海韵近代首邑、连云港山海相拥西游名郡、淮安融南汇北漕运之都、盐城东方湿地鹤鹿故乡、扬州文兴商贸运河名都、镇江依山临江花园城市、泰州河湖通江幸福水天堂、宿迁醇香浪漫酒都花乡等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名旅游线”,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地名文化旅游新业态。

挖掘乡村地名文化旅游线,江苏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和“苏韵乡情”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江南水乡、运河风情、滨海湿地等为主题的民宿集聚区,串联苏南水乡古村、苏中里下河聚落、苏北田园乡村等特色线路,配套开发文创产品,全景呈现江苏乡村的隽永图景。

同时,文件要求,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活动。通过建设红色地名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苏北抗战线、苏南烽火线、淮海战役线,征集展览红色地名文创产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革命历史事迹。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