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悠悠》唱响草原新牧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2:09:00    

5月16日晚,大型现代吕剧《长调悠悠》在山东省滨州市首演。本次活动由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滨州市委统战部、中共科右中旗委员会、科右中旗人民政府、中共阳信县委、阳信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滨州市吕剧院和科右中旗乌兰牧骑共同呈现,现已入选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也是兴安盟首部与外省市团队联合创作的大型剧目。

从科尔沁草原腹地到渤海之滨,这支“悠悠长调”以地方曲艺与民族歌舞“跨界混搭”的方式,展现了内蒙古科右中旗与山东省阳信县“跨越山海 共犇未来”的生动实践,唱响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草原新牧歌。


吕剧与草原歌舞混搭,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这台演出,我对内蒙古的人文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吕剧的形式把在内蒙古发生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滨州市民张亦然说。

全剧主要讲述了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中,援蒙干部马骏远、旗长巴图、自治区选派扶贫干部老刘三人因“牛”结缘,在重重考验中尽释前嫌、肝胆相照,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脱贫故事。大幕拉开,蒙古族长调悠悠响起,碧空绿野间,洁白的哈达、雄伟的敖包和蒙古族老人等意向渐渐清晰,将观众带入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在吕剧演员醇厚优美的唱腔、顿挫有致的器乐演奏中,兔舍改造、买牛进场、饲料运输、全域推广和市场筹建等情节稳步推进,“万马奔腾”“载歌载舞”等场景轮番上演,科尔沁长调、马头琴、安代舞等蒙古族歌舞乐元素则为吕剧“本来面目”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与鲜活的情感色彩;最后,当厚重的长调再次响起,蒙古族老人再次虔诚地走向敖包,祈愿两地干部合力“牛”转乾坤,擘画草原“蓄势犇腾”新图景。


两地干部在当地牛产业发展中经历重重考验,尽释前嫌


帮扶故事中人性温情尽显,商议共犇未来


“这部家乡戏让我想起了七年来‘把他乡作故乡’的难忘瞬间,助力科右中旗书写‘牛文章’,让当地老百姓过上‘牛日子’,就是我干事创业的动力。”山东滨州人、内蒙古鸿安牛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感慨地说。

“吕剧是山东的代表性剧种,《长调悠悠》创作历时几年,在与蒙古族歌舞乐的融通互鉴中,人们领略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该剧有望参加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据滨州市吕剧院院长张凯介绍,为促进剧作打磨提升,增加两地文化交流,两地主创团队代表、与会专家及相关领导随后将开展剧目研讨活动。

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演员文军表示:“我们将歌舞、服装与吕剧进行完美融合,这一尝试为创作注入了无限灵感。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探索与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内蒙古文化‘走出去’。”他进一步介绍,全体演职人员将以此次融合创作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艺精品,用情用力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创作歌舞剧《雕花的马鞍》、情景剧《图什业图婚礼》、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等文艺文化精品;举办“中国兴安盟·五角枫杯”世界疏林草原摄影展、“东腔西韵·山海和鸣”非遗交流展、乌力格尔艺术那达慕等特色活动;推动蒙古族刺绣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亮丽名片”……近年来,科右中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践行“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思路,持续挖掘“一旗九乡五非遗”底蕴,北疆文化正如“悠悠长调”,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文字:通讯员 娜荷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