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野蛮残暴的法西斯铁蹄未能摧毁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却激发了这个古老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与奋进。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强有力地感染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矗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光荣的历史丰碑。
图为1940年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后,战士们在内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抗日战争使我们党历经磨砺而成熟,为实现民族复兴锻造了坚强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最终赢得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在这场反侵略斗争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我们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担当,牢牢引领抗战的正确方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在领导民族解放和加强自我革命中百炼成钢,成为一个历经血火淬炼而更加成熟的党,让中华民族把复兴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体国人大觉醒,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工人、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斗争;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英勇地站在时代前列,以笔代枪或投笔从戎;全国大中学生走上街头,声讨日寇罪行;各界爱国人士以不同方式参加抗日。“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正是这种全民族大觉醒,凝结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强大力量。
抗战期间,社会动员如此广泛,民族团结如此紧密,群众积极性如此高涨,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前所未有。1939年7月7日,作家朱自清激情洋溢地写道:“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抗日战争锤炼了一支英雄人民军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在敌后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以“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与残暴的入侵者作决死的战斗,成为苦难中国屹立不倒的脊梁。
“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八路军、新四军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被发动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一支一支的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演绎出“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战争奇观,盘活了抗战的“棋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和人民靠着这支千锤百炼的人民军队,一举“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以及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取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同样离不开英雄的人民军队。
——抗日战争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不仅是山河的光复,更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华儿女一扫百年颓靡之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为民族尊严而战,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重铸了中华民族的血气精魂。正是这种精神在危急时刻“突然奋张起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虽跨过了长城,却无法跨过中国人民向死而生、抗战到底的“精神长城”。
伟大抗战精神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走向复兴的强大动力。对于这场战争,如果看不到民族精神的生长,就无法看清其伟大意义和价值。今天,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的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同样需要英雄,同样离不开雄健的精神。
——抗战胜利确立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为实现民族复兴营造了积极外部条件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饱受世界列强欺压,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尊重。
这种状况到抗日战争胜利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根据对华不平等条约而获得的种种特权。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直接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为建立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作出巨大贡献,理所当然地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镜鉴历史 矢志复兴》
(策划:盛玮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