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7月25日下午,知名私募淡水泉投资举办年中线上交流会,公司创始人赵军、消费组李天、TMT组佟雨珂、周期工业组张庆泽等参会,总结了上半年的得失,并展望下半年的投资机会。
赵军是中国私募基金的标志性人物,2000年初曾是嘉实基金的投资总监,之后创立私募淡水泉,成为中国内地“奔私”的第一代人物。展望下半年,赵军指出,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机会、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机会、科技自主可控的机会。
以下是本次交流的纪要:
今年风险偏好抬升、经济预期偏弱,中小市值占优
过去两年,基于不同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市场组合,我们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提升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与我们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形成互补。
以今年市场为例,在风险偏好抬升、经济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有利于新兴成长类资产的表现,短期追随动量效应的投资策略也容易取得较好收益,中小市值股票表现占优。
另一个例子是过去两三年经济预期弱且风险偏好低的情况下,红利价值或者低波动资产则更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具体在运用上,当我们自上而下判断新兴成长将会是接下来的主要投资方向时,我们产业组也会相应地在各自领域挖掘新兴成长类的投资机会,投委会再去横向对比各机会的大小以及投资时机等。
展望: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7月以来,主要指数向上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下半年的乐观预期。主要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1、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不仅有市场变化带来的估值切换,也有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后带来全球资金增配;
2、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很多优势产业的头部公司因为具备更优秀的全球化能力,展现出较强的个股阿尔法;
3、科技自主可控:关注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机遇,以及伴随AI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此外,淡水泉重点关注方向还包括基本面边际改善叠加增量政策带来的机会,一些调整充分的经济敏感类资产,如果有边际改善预期或者增量政策,也可能成为股价的催化。例如雅江水电站激发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的改善预期,“反内卷”政策对低位资产的催化。
抓机会的同时,也需关注风险点。
一是,如果股价过于领先于基本面变化,涨幅过快可能引发回调风险;另外,中美关系目前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也不排除会有波折。过去几年不确定性是常态,还是要通过快速行动、快速反应去应对外部变化。
消费组李天:中国有望成为平权、普惠的“多巴胺工厂”
挖掘服务出海机会
在泛消费领域,我们围绕消费新趋势以及出海,持续挖掘机会。
我们研究发现,以往一些由男性消费者主导的行业,女性消费者的参与也变得越来越多。比如在游戏行业,2024年以来全球和中国都出现了女性玩家占比上升的趋势,很多面向女性设计的游戏,甚至成为了行业爆款。
另外,从更大的宏观背景来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一直是物美价廉商品的世界工厂,前几年开始出现高附加值产品的出海,未来服务业务是否也存在出海的机会?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在娱乐领域具备非常高的出海可能性。
过去几十年,美国的娱乐出海一直做得很好,从好莱坞电影、NBA球赛、迪士尼主题公园、再到巨星演唱会等等,美国娱乐业出海追求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消费单价往往比较高。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娱乐出海却是相反的,以游戏、潮玩、短视频等行业为代表,通过低单价、低门槛的平价形式向全球输出快乐,中国从过去提供商品消费的“世界工厂”转变为向全球输出平权、普惠快乐的“多巴胺工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存在不少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去挖掘。
科技组佟雨珂:看好AI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企业
后市机会:看好AI 产业链、国产替代
我们认为,下半年AI依然会是科技板块重要的投资主线。
微观调研来看,很多中国的电子、半导体公司已深度参与到全球AI产业链,利润甚至比之前市场认为好生意模式的果链还要丰厚。宏观角度来看,中美两国无论在AI人才还是技术优势上都显著领先其他国家,尽管AI应用端还处于早期阶段,现象级应用也尚未出现,但在各行各业都有一些落地开花,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收入体量的AI产品。
分板块来看,我们认为下半年AI机会将体现在:
1)海外算力方面,目前景气度较高,我们更多关注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如GPU组网形式的变化、ASIC和GPU的占比变化;
2)国产算力领域,尽管目前仍处于相对被压制的状态,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存在机会。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和政府国央企的持续投入,国产自主可控大模型和GPU将会是趋势;
3)AI应用领域,当前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很多公司都在加入一些AI的功能,我们看好那些主业基本面趋势好、同时AI对其能有加成作用的公司。
周期工业组张庆泽:汽车看好高端化、智能化、出海
后市机会:整车高端化和智能化、产业链“唯有强者留其名”
近年来汽车行业呈现三个新特征:
第一,车的科技属性越来越强,智能化越来越强。
第二,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只有产品力足够强或性价比高的车型,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三,营销方式上重视流量效应,车企之间从卷产品蔓延到卷流量,一些车企高管以自身IP带来流量效应,增添销售动力。
汽车行业我们看好三个方向:高端化、智能化、出海。
首先,中高端自主品牌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期。与国外高端品牌车的降价相比,国内一些好的自主品牌车型反倒是一车难求。国内高端车虽然仅占到行业20%的销量,却贡献了50%以上的利润,超2000亿元的利润池,具有很大的利润弹性,这也是我们看好高端品牌的原因之一。
其次,智能化决定了汽车的差异化,车企通过智能驾驶功能提升品牌溢价,通过订阅模式升级自身商业模式,消费者也通过智能驾驶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驾乘体验大大提升。国内玩家实现了智能驾驶领域的全球突围,例如奥迪车全面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奔驰车使用国内某公司智驾算法。
最后,出海方面,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一,欧洲市场取代美国成为出海主战场,中国汽车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实实在在地有所增强。
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我们认为未来机会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唯有强者留其名”,腰部或尾部企业会面临到较大的压力。从电池中游的材料,再到上游的资源品,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全球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这种优势短期内很难被颠覆。我们在调研电池企业的过程中也发现,头部公司产能被打满,而后面一些中小玩家却在逐步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