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怀化非遗 “双创” 路演活动见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4:37:00    

共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怀化非遗 “双创” 路演活动见闻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杨雨点

5月9日,“非遗出海 经贸同行”行动启动暨五溪非遗园开园仪式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非遗 “双创” 路演活动,多位专家学者、自媒体达人、非遗传承人围绕非遗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分享经验,碰撞思想火花。

(路演现场,周建明在做主旨演讲。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五溪智汇” 柔性引进人才周建明为大家阐述了五溪文化形态。他表示,怀化古称五溪,长期以来,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浓郁多彩的地域文化。怀化还是红军长征战略转折地、中国抗战胜利受降地、杂交水稻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力。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教授陈剑也带来主旨演讲。他介绍,在数智时代,要深度发掘文化遗产内涵,重新认识非遗的生活之美,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助推非遗新质生产,创造中国非遗新的文化生态。他说:“这是当代中国非遗和非遗人的时代使命。”

据悉,怀化是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文化沃土,拥有740项非遗项目,1040位传承人,更有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非遗工坊等一批非遗示范项目,共同描绘出 “见人见物见生活” 的非遗传承生动图景。

(黄嘉曦展示他们团队的非遗创新产品。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摄)

“哇,这些民族服饰和包包好漂亮。”当怀化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授、吾昔花衣原创品牌创始人黄嘉曦展示他们团队的非遗创新产品时,观众忍不住赞叹。

“珍惜吾昔,传承五溪,以吾昔花衣之纹,解吾昔花衣之困。”黄嘉曦将他们的创新故事娓娓道来。15年来,他们抢救了268套少数民族传统“花衣”,创建了五溪流域民族服饰博物馆和非遗图纹数字库,并将资源无偿提供给当地院校作为教学素材。后来,团队意识到“花衣”不应只存于博物馆,而应有人穿着、传承,“吾昔花衣” 项目由此诞生。2017年,怀化学院开设第一期国家侗锦非遗织绣类项目传承人群研培班,近8年参与培养329名非遗织绣娘,联合当地福利企业承接多个民族县市的节庆服饰项目,推出近万套民族服饰。

黄嘉曦表示,未来,希望借怀化陆港发展东风,打造“吾昔花衣”民族新风尚,以“服饰小箱包”发展成走向世界的“民族大产业”。

(曾杰锋分享非遗美食的创新发展经验。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摄)

非遗美,非遗还很美味。当曾杰锋带着朱记和手工柴火月饼上台时,观众笑喊:“月饼真香,还没吃够。”

以《小月饼撬动大产业——非遗美食的破圈之路》为题,曾杰锋讲述了非遗美食的创新发展经验。他们以怀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氏柴火月饼为核心,运用传统柴火烧制技艺进行多种产品开发,于2024年8月在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建厂投产。“2024年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公司销售额突破2350万,创下新高。”曾杰锋表示。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数字化传播。”非遗短视频达人篮九儿日常喜欢记录乡村生活,从感官、味蕾等方面,介绍传统美食。在她恬静唯美的视频里,有山野蕨菜、酒糟酸菜、香辣魔芋爽等系列传统美食制作过程,既满足了年轻群体的文化体验需求,也让非遗技艺更鲜活。

活动中,大家一致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探索“文化赋能经贸、科技激活非遗、旅游延伸价值”的融合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