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粤化学成功试产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 有望向全国推广“废塑料变资源”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0:5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7月11日上午,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正式宣告试生产成功。该项目采用世界首创技术和设备,将低值混合废塑料“一步法”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有望缓解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绿色循环经济提供广东智慧、中国方案。

7月1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成功试产的相关情况。

图片说明: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位于广东揭阳。 (受访单位供图)

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功介绍,东粤化学项目核心创新点是首创“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无需复杂分选低值混合废塑料,即可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产品收率达92%以上。当国际原油价格在45美元/桶以上时,项目生产原料成本有优势。该技术无需分选塑料,从根源上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可能,能最大化利用废塑料中的碳氢元素,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且较传统垃圾焚烧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乎零排放,环境友好。

在项目规划上,短期聚焦20万吨/年示范项目稳定运行,形成可复制模板,长期将推进300万吨/年规模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球首个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向全国辐射“废塑料变资源”模式。

图片说明:位于广东揭阳的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 (受访单位供图)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工教指委委员杨朝合表示,项目成套技术为国际首创,填补了废塑料化学回收的产业化技术空白。这将推动石化产业从依赖原油加工向废塑料资源循环绿色加工模式转变,助力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打造绿色化工及高端新材料产业高地。

同时,项目的大规模工业化,能吸引绿色化学品制造、再生塑料加工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从废塑料分选到绿色高端材料的绿色化工产业链条,加速全国绿色石化转型与产业链升级。其减碳效果显著且能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按年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计算,可替代约1亿-1.5亿吨原油生产化学品原料,约占我国年原油进口量的20%,还能年减少约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揭阳市委副书记、揭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绍乐介绍,揭阳将项目作为“百千万工程”标杆和绿色石化产业“灯塔”,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障。

据介绍,揭阳将同步谋划启动总规模300万吨/年二期、三期项目,加快培育“从废塑料到化工原料再到原料深加工”的全链条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集群,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把揭阳打造成为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