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乌鲁木齐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陆续通过折返点。(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暨“跑遍大美新疆”(乌鲁木齐)赛事定档2025年8月31日(周日)开跑,赛事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6公里欢乐跑三个项目,赛程42.195公里,总参赛规模为1.4万人。此次赛事将采用全新比赛线路,比赛线路移步至乌鲁木齐市区,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出发,选手们将一站式打卡乌鲁木齐古今风情。途经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繁华商圈,感受乌鲁木齐蓬勃发展的活力;穿梭在历史悠久的老街巷,触摸这座城市的岁月痕迹。
对于城市马拉松而言,赛道不仅是支撑跑者体验的基础,更是这座城市向五湖四海跑友发出的最真挚邀约。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以“全市区线路”的全新设计,将新城繁华与老街底蕴巧妙糅合,铺就成一张写满诚意的奔跑请柬。
此次赛事首次实现所有项目路线贯穿乌鲁木齐核心城区,柏油路面如一条灵动的丝线,将城市的文旅地标与生活场景串联成篇。14000名跑者将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出发,用脚步丈量水磨沟区、米东区、高新区(新市区)、经开区(头屯河区)、沙依巴克区和天山区的土地,在42.195公里的赛程中,一点点解码亚心之都的城市密码——天山与高楼的隔空对话,巴扎与商圈的和谐共生,都在赛道的起承转合中徐徐铺展。2025年乌鲁木齐马拉松赛道的精心设计,恰是以体育为笔、以城市为卷,勾勒出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让跑者在奔跑中领略城市风情,在竞技中感受旅游魅力。
跑过即赏景 20余地标藏于赛程中
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将全市区赛道化作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沿着“文化+生态+生活”三条脉络,把20多处城市地标巧妙编织进赛程。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出发时,晨光刚漫过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跑者迈出的第一步,便已踏入这场融合视觉与文化的旅程。
14000名跑者的脚步将先后掠过风格各异的地标: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的庄重里还带着清晨的宁静,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现代线条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新疆图书馆外已有读者隔着栏杆挥手,新疆美术馆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沿途观众的欢呼声提前在空气中酝酿……
这早已超越一场普通赛事的意义。在天山余脉的映衬下,脚下的赛道更像一条串联城市记忆的线索。每跑过一个路口,可能刚告别百年老巷的烟火气,又遇见现代楼宇的玻璃倒影,这一步步踏过的,都是乌鲁木齐递向世界的鲜活名片。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赛道就这样穿过6大城区,让20余处地标在42.195公里中自然生长成城市缩影。
赛道背后的城市叙事 为什么是这条线?
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赛道的设计过程,是一场对城市资源的深度梳理与优化整合。设计团队最初准备了五六套方案,乌鲁木齐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涛道出其中的考量:“我们想展示的太多,河滩路、大巴扎、沿河路等都曾是备选赛道。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旅游特色,以及包容热情的城市性格、健康城市的形象,还有大力发展的城市规划,都想通过赛道传递出去。42公里看似不短,但要完整抒写乌鲁木齐的形象,又显得格外局促。”
最终确定的赛道涵盖红光山会展片区的诸多文旅地标,这里是乌鲁木齐发展的见证者与缩影。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群、繁忙有序的会展活动,展现着城市的活力与潜力。而六馆一心、乌鲁木齐奥体中心等现代化场馆更是赛道上的亮点——作为西北地区少有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乌鲁木齐奥体中心每月客流量达七八万人,不仅是国家级赛事的举办地,更成为健康城市的重要标志,向跑者展示着乌鲁木齐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形象。
如今的乌鲁木齐充满现代化气息,从城市地标到自然景观,从文化街区到交通要道,每一条潜在路线都承载着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风采。8月的乌鲁木齐,正值瓜果成熟的旅游旺季,吐鲁番的葡萄挂满枝头,各类新疆名小吃香气四溢。2025年乌鲁木齐马拉松选择在此时开赛,无疑为这座城市的旅游旺季画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句号,而赛道则成为串联旅游资源的最佳动线。
王涛说:“乌鲁木齐马拉松如今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跑者前来奔赴一场健康之约。而最受跑者关注的赛道也会不断优化,明年我们将根据城市发展、市民需求以及全国跑友的期待进行调整。”这种动态调整机制,让乌鲁木齐马拉松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也让外界持续关注这座城市的变化,为旅游宣传埋下长效伏笔。
一场马拉松赛事,成为乌鲁木齐递给世界的旅游名片。它以体育为媒介,让跑者成为城市的体验者与传播者。乌鲁木齐马拉松赛道的设计,是体育与旅游融合的成功实践——它不仅为跑者提供优质参赛体验,更让乌鲁木齐的城市风貌、文化底蕴与旅游特色得以充分展示。在这条赛道上,体育精神与城市魅力交相辉映,跑者的汗水与旅游的快乐融为一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赛事的持续举办与赛道的不断优化,乌鲁木齐马拉松将成为推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人来到这座城市,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继续阅读
进阶式漫游赛段:从满城烟火到荣耀终点
乌鲁木齐奥体中心
新疆国际会展中心
八楼公交站
南湖市民广场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本篇图片为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根据赛道爬升及沿途景致,可将乌鲁木齐马拉松赛道解构为4大特色赛段,每一程都交织着地理挑战与城市美学。
魅力新城段(0—18公里)
景观特征: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出发,穿越乌鲁木齐新城核心区,途经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俊发红光山植物园等现代地标,道路平缓开阔,绿树成荫的城市界面勾勒出丝路都市的繁华面貌。
关键节点:半程选手将在北京南路上与全程马拉松队伍分流,沿北京南路折返后冲刺新疆体育中心西门,在21.0975公里处完成新城探索之旅,领取完赛物资。
跑者贴士:此段为赛事初程,建议保持配速,预留体力应对后续挑战。
怀旧八楼段(18—25公里)
景观特征:以“八楼站”为记忆锚点,串联新疆美术馆、新疆博物馆、红山公园等人文地标,墙体彩绘与人文风情交织成流动的文化长卷。
挑战升级:赛道迎来全程海拔最高点,持续爬升考验耐力,但密集的文化符号可作为视觉补给,缓解疲劳感。
跑者贴士:建议调整呼吸节奏,利用地标景观分散注意力,适时补充能量胶。
烟火南湖段(25—31公里)
景观特征:沿南湖南路、南湖北路城市动脉奔跑,途经南湖市民广场、华凌商贸广场等生活圈,既有政府机关的庄重气场,也有街头巷尾的烤包子香气,市井烟火与都市秩序在此交融。
地形优势:整体呈下坡走势,跑者可借助重力势能提升配速,两侧居民区的加油呐喊形成天然声浪补给。
跑者贴士:注意控制下坡速度,避免膝盖损伤,感受市民互动带来的情绪提振。
终极考验段(31—42公里)
景观特征:途经友好汽车城后,跑者们将再次邂逅“六馆一心”的未来感建筑群,金属立面与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科技光芒,为疲惫的跑者注入视觉动能。
赛道设计:赛道约35公里、40公里处设置折返点,开阔路面与稀疏树荫考验意志力,但终点前的巨型拱门与观众声浪将仪式感拉满。
跑者贴士:合理分配最后10公里体力,利用折返点调整姿态,冲刺时释放全部能量,迎接完赛荣耀。(记者陈彦仿)